天津日报记者 郭晓莹
(资料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类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继ChatGPT成为全球热点话题之后,AI绘画也成为目前令美术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担心,面对AI强大的绘画和设计功能,按照指令要求无条件修改,又没有人力成本,人类画师的优势会不会荡然无存;也有人认为,在创作中使用AI技术,绘画者可以受到不可想象的启发,主动驾驭AI技术,在艺术上可能预示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来临。
画家:那种启发超乎想象
天津画家李文在一两个月前接触到AI技术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几乎达到入迷的状态,“我感到很神奇,它实现了我很多年前期待中的那种状态。”Midjourney绘画软件属于AI技术的一种,作为一位主创国画已有几十年的画家,李文在使用Midjourney过程中发现,“创作中如虎添翼,那种启发超乎想象,出乎意料。使用Midjourney可以打破固化思维,拓宽思路,多维度解决问题。我在这两个月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中发现这个过程其乐无穷。AI技术给我一种生命的动力,在创作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输入自己创作的基础原文件(垫图)后,再输入相应的命令语,就会出现四个相近的图形,选中接近想象的图形后再继续深入,一遍一遍地输入创作的期望指令,深入进行各种组合与选择,最后选定画家期望的创作图片。画家李文认为,这个过程属于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绘画者可以受到超乎想象的启发。
“使用AI技术,对于绘画专业人员,更能体现自己的风格;对于不会绘画的人,也能开拓相应的绘画思维。新技术已经到来,躲是躲不掉的,不如尽早掌握新技术,主动驾驭新技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画家李文对AI技术持欢迎态度。在她看来,无论是资深画家,还是年轻的美术人,都可以在实践中积极借鉴和使用这种能够无限开拓思维的AI技术。
天津西洋美术馆李响馆长说,“使用AI技术的绘画作品还没有进入到展览领域,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资讯。从美术馆的角度来讲,对未来将会出现的AI绘画作品的展览不会排斥,美术馆包容性很强,也具有这方面的职责。”
在我国,AI绘画作为新生事物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归属已经越来越令人关注。对此,知识产权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如果一个绘画作品完全是AI创作的而不是人类智力创作成果,可能确实不能登记版权。如果是创作人利用AI技术再结合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能在创作思路来源、创作过程和独创性上明确阐述,那么这个作品应该可以登记著作权。
可能预示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来临
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一些原画师因AI绘画的冲击而被企业降薪甚至解雇的现象开始出现。有些美术从业者以及此类专业在校生为此而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力。
天津美术学院叶春辉教授认为,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商业模式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可以看做是一种科技发展的趋势。“如果站在整个历史空间下去看今天发生的事情,你会发现它应该只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众多变革的又一次。变革就会意味着突破舒适区,而真正的蜕变是从走出舒适区那一刻开始的。所以,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工作岗位变化将超过此前历次,一些人也有可能在其中陷入暂时的困境,但我相信这次变革的价值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将深刻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文明,并在艺术上可能预示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来临。”
叶春辉教授表示,“21世纪是艺术与科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跨学科领域学习也将是未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因此,艺术的价值和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会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艺术注定将再次与科技实现融合
天津美术学院叶春辉教授认为,未来,绘画效果的实现已经不再是人类画家拥有话语权的关键,重要的在于塑造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格和体现主体精神价值。“目前AI绘画对艺术家的冲击与180多年前照相术出现时的情景非常相似。要知道,早期绘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记录,画家的身份等同于‘人肉照相机’,但1839年,那个‘神奇的盒子’可以迅速把风景和人物准确复制下来时,画家的价值被动摇了。而这一事件也成为现代艺术发生的重要契机,因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画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的价值。换句话说,人类创造了艺术,但艺术又重新塑造了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早已不再是为了再现自然而存在,它更体现为人类独有的交流方式、精神载体、创造活动和思想过程。以当下的AI绘画为例,由AIGC(AI-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扩展出的实际项目,如文本领域的ChatGPT和绘画工具领域的Midjourney,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对于各种环境与任务的灵活适应性,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也使绘画、摄影、音乐、诗歌、视觉传达设计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针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叶春辉教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数据处理、记忆储存、空间认知、载体特点、自我复制这些方面,人类有着暂时的生物学限制,而‘人工智能’也在现阶段具有高于我们的优势,尤其是GPT-3通过更大模型训练后,其参数数量已经超过了人脑神经元数量,并且显示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不过,人类的伟大之处也正体现在──努力拓展着自身局限,同时改变着世界。比如,曾经艺术家通过创造新的观察事物方法,用作品诠释了时间的形状,与物理学上的狭义相对论不谋而合,进而借助想象力和灵感为科学提供了一次又一次非同凡‘想’的启示。”
艺术在多元智能方面的作用,叶春辉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概括来说艺术既是直觉活动,又是智力活动,它在提高人类表达维度和智力成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今时代,艺术注定将再一次与科技实现融合,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重新解读艺术的定义、形式和功能,这点非常重要。”
只有在智慧上驾驭AI,未来才会占有主动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绘画真的会彻底颠覆绘画行业吗?未来画师应该怎么办?对此,叶春辉教授认为,只有在智慧上驾驭AI,未来才会占有主动。
“AI绘画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就开始出现,但此前AI在绘画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例如在呈现效果、运算速度、应用范围等方面都还无法与人类绘画抗衡。2021年,一种被称为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被开发出来,此后随着不断更新和训练,2022年,人工智能文本转换图像模型 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相继登场,几乎在一瞬间,AI仿佛找到了打开人类绘画之门的钥匙,而且模型版本的升级迭代几乎是‘日新月异’,这无疑给绘画界释放了一个重磅信号。除了绘画,在音乐、3D设计、影视制作等方面,AI都正在以超乎我们预想的速度进行‘学习和训练’。”叶春辉教授说。
在对策上,叶春辉教授提出以下几点思路,“第一,AI是聪明的,但目前还不具有智慧。比如在使用ChatGPT和MidJourney过程中,你会发现计算机回答的结果(绘画作品的效果)取决于问题的质量,换句话说,如何提问题并且提出具有逻辑性的高质量问题,才是与AI正确对话的关键。聪明是一种外在的智力水平,但智慧是情感、价值观、思考能力和阅历的结晶,是格局和境界的体现。同时,从心理学角度看,理性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人来说,往往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各种趋利避害的权衡比较,也包括情感的参与,这是一个属于人类的‘算法’过程,很重要也很独特。所以,我们只要继续发掘和发挥本身在推理分析、理性决策、情感交流、直觉感受等方面的优势,相信就不会被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所操控。”
“第二,从我们本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庄子·天地篇》中,有一则关于技术手段与思想内涵的故事,其中一段话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这段话生动地诠释了物质载体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提示我们:理性、情感和心灵才是人类智能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关键。”
“第三,从绘画的价值和艺术教育方面看,任何一种符号系统都无法取代绘画作为艺术形式带给人类的价值。从视觉人类学角度看,绘画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编码系统,它甚至早于语言出现在人类世界中,它不仅代表了人类心智发展的主要成就,更通过带有符号和图像形式的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纵观艺术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艺术诞生之日起,它就预示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并为人类世界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创造。艺术家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这种由人类创造的视觉图像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也是人类的伟大之处。那么,曾经的艺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乘’,如今应该表现在与AI的相加上。”
目前还有很多业内人士对AI绘画并没有一定的重视,不以为然,甚至完全忽略不计,对AI技术也没有什么概念,认为事不关己。对此,叶春辉教授表示,“有时面对一个问题,每个人会在认知维度、分析角度和理解程度方面具有各自特点,这是正常的。谷歌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曾提出,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超越人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所谓‘奇点’简单说就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兼容时刻。中国人讲‘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将不同内容和性质的东西进行汲取是一种智慧和格局,只要我们能审时度势、思则有备,就能做到海纳百川、从容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教育应如何应对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已经到来,美术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在毕业作品中使用AI技术呢?这是一个全球教育界目前都在关注的问题。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如同很多年轻人开始尝试使用ChatGPT写文章,美术界也有很多人开始使用AI绘画,还有一些思维比较超前的美术专业学生开始尝试在毕业创作中使用AI技术。目前大多学校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可以使用AI技术。专业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AI在近期迅猛发展的速度令人措手不及,而且人工智能这个新生事物对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尚不熟悉,所以还没有意识到有一天它真的会与艺术课堂息息相关。这是一个由AI引发的重要社会问题,急需引起业内的关注。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叶春辉教授认为,“在学校和教师层面,需要为人才培养建构一种适应多样化情境和多种知识类型的教育框架。学校和教师是推动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到‘师者有兼才’和不断更新‘自我系统’,才能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新文科建设’,这些教育政策背后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统筹规划,之间有着系统联系和重要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领域,2018年在国家层面上正式推出‘新文科’这一教育理念。在家庭和个人层面,建议家长可以提升认知和正确对待美育教育的作用,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型’的成长环境,并且制定适合个人的‘人生规划’。同时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意识,‘人工智能’具有无限更新的能力,而且越来越聪明。但如果人类可以做到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我们仍然会赢得时代并引领时代。”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