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装 > >正文

护上游水源 助大河奔流(大江大河·关注黄河保护③)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1-11-24 11:01:08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湿地。
当正杰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7.9%。

近年来,甘南州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初冬的清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向南眺望,蜿蜒曲折的黄河上白雾升腾。

像往常一样,卓玛加布早早走出家门,一边沿着黄河边散步,一边随手清理垃圾。这里是玛曲县欧拉镇达尔庆村,从2003年开始,村民卓玛加布就带领家人一起捡拾黄河沿岸垃圾。当时,卓玛加布家里刚刚承包了2600亩草场。“草原上有丢弃的旧鞋子、破袜子、烂衣服,还有木头箱子等废旧家具。”卓玛加布回忆,零零散散的垃圾遍布草场,面积将近500亩,“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清理干净。”

清洁家园压减牲畜,调整生产生活方式

“草场是牧民的命根子,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做不了什么大贡献,但是出点力、流点汗还是能做到的。”谈及为什么捡垃圾,卓玛加布话语质朴。清理之后的草场,不但整洁,长势也明显比周边的要好。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清理草场和捡黄河沿岸垃圾的队伍。现在每年3月,达尔庆村全体村民会自发对环境卫生、水源地、河道开展一次大清理。

今年3月25日开始,在县委县政府协调下,卓玛加布组织黄河沿岸乡镇牧村党员218人,利用3个月的时间徒步黄河玛曲段433公里,清理垃圾60余吨。

2012年,目睹牛羊放牧规模无序扩大导致草场过载的卓玛加布,卖掉了家中的1000多只羊、150多头牦牛。“其实,我家的草场可以养活300多头牛,再养一些羊,但是为了给乡亲们带好草畜平衡的头,我主动缩小了养殖规模。”卓玛加布说。

玛曲是甘肃唯一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要开展减畜行动,就是减少当地群众收入,刚开始推动时阻力重重。

对此,甘南州一方面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牧民缩短养殖时间、提升出栏频次。近5年来,全州农牧部门实施草原禁牧887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8.84万亩,累计兑付补奖资金11.63亿元,并以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圈养等方式核减超载牲畜131.48万羊单位。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标准,全州天然草原已整体初步实现草畜平衡。

过去,在甘南,牛羊粪便除了当冬季燃料外,几乎未作他用。2017年,卓玛加布成立蒋朵肥料加工有限公司,将牛羊粪便经粉碎、发酵之后制作成有机肥,目前年产能已达3万多吨。“一袋子50斤粪便,按7到8元价格收购。”卓玛加布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显著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玛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去加布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有5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去年以来累计收购粪便原料(干)22万吨,“全县每年产生580万吨牛羊粪便(湿),其中93.17%已经实现肥料化、燃料化等资源化利用。”

修复退化沙化草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从玛曲县欧拉镇一路西行,约半小时车程,便来到欧拉秀玛乡敦红村。村里的草场管护员特布正沿着封育围栏察看牧草长势。草场已经开始泛黄,但不少牧草的根部依然绿意盎然。抬眼望去,这片牧场上,小土堆星星点点。

“这是一片退化草场,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随行的玛曲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杨林平告诉记者,这些小土堆是高原鼢鼠挖出来的黑土滩,“这种老鼠破坏力极强,一只就能破坏一亩草场。它们擅长打洞,20分钟就能挖一米深,导致牧草枯死;繁殖速度快,一年2窝、一次3到4只,而且春季繁殖的幼鼠秋季即可产崽。”

今年4月,欧拉秀玛乡斥资92万元对敦红村周边1.2万亩退化草场进行生态修复。“首先在黑土滩区域补播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等本地优良草种,然后禁牧并围栏封育。”杨林平说,当地在草原上设置了猛禽落脚点,吸引高原鼢鼠的天敌老鹰等。此外,还采取安装捕鼠夹、弓箭等物理方式进行灭鼠。

“这片草场目前恢复的状况非常好,等明年就可以放牧了。”特布告诉记者,转变不止于此,村民们对草场的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不少人主动购买人畜无害的生物药剂灭鼠。

相比敦红村,欧拉镇欧强村黄河段草场沙化程度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曾是黄河古河道,土层很浅,最多半米,再往下就是沙子;二是河水长年累月冲刷河岸,导致塌方;三是气候原因,玛曲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高达77天,最多时达121天。”玛曲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马建云说。

甘南州林草局相关人士表示,当地草原沙化退化问题由来已久,除放牧因素之外,还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造成地表旱化、植被退化有关,这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自身恢复能力减弱。

“像这种区域,我们先平整沙地,削减沙丘迎风面的坡度。”马建云介绍,然后种植耐寒易成活的高原柳等树种,之后围绕树木用草方格压沙,最后再种草,“要想树木成活,必须压沙,否则冬天会被连根吹走;而且必须乔灌结合,用这种方式栽下的树成活率达85%。”

“十三五”以来,甘南州落实草原生态治理修复资金10.7亿元以上,实施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治理修复中度以上退化草原618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2.882万亩。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再加上牧民群众观念意识的转变,甘南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97%,增长0.38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是水源补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水文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玛曲县黄河供水量明显增加。其中,2019年径流量为225.1亿立方米,2020年为247.4亿立方米,5年平均值为175亿立方米。

整治塌岸建设护坡,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玛曲黄河大桥上寒风凛冽,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一路奔腾。“自从前几年黄河边修了护坡,我再也不用担心草场受损了。”欧强村四组村民罗卜兴奋地说。以前,由于黄河水常年冲刷,塌岸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汛期,常常把沙子冲到草场上,导致牧草枯死。”罗卜说。

2015年10月,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开工,为当地86.02公里的河段建设了护坡。“工程有效减轻了水流对两岸的冲刷,不仅保护了52亩林地、32.2万亩草地、8公里公路,而且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态势,有效治理了草场塌岸问题。”玛曲县水务局局长罗加木说。

像这样的工程,不仅在黄河干流展开。流经碌曲县146公里的洮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在玛艾镇加格村放马沟段,今年5月建成的生态河堤正牢牢“锁”住岸边的泥土。“与以前的混凝土河堤不同,这种河堤既具备防御洪水功能,又适合植被生存,还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碌曲县水务局技术员乔玉龙告诉记者。

在一部分小支流区域,当地也因地制宜开展治理。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科研监测科工作人员桑丹九介绍,去年5月,他们在保护区内一共建设了500多个围堰,总长度25公里。“围堰主要是用来减缓水流速度、冲刷强度,而且内部混合了草籽,外包装达到使用寿命被冲烂后,草已经长出来,起到保持水土作用。”桑丹九说。

阿万仓湿地,每年6到8月日均迎来游客2400多人次。游客数量的增多给当地污水、垃圾处理带来考验。“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达800吨的污水处理厂,还成立了包含护林员、草管员、保洁员等200多人的队伍。”阿万仓镇一名干部说。

在省级层面,甘肃建立了关于黄河治理保护的“理论库”、涵盖各级各方面相关政策在内的“政策库”、囊括国内外治黄治水先进技术的“技术库”、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库”,为黄河治理保护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形成成果并实时更新动态。

玛曲县县长才让扎西表示,将不断强化上游意识,主动担起上游责任,全力守护好黄河。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3日 14 版)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